12389247 ランダム
 ホーム | 日記 | プロフィール 【フォローする】 【ログイン】

GAIA

GAIA

【毎日開催】
15記事にいいね!で1ポイント
10秒滞在
いいね! --/--
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!
ミッションを達成しました。
※「ポイントを獲得する」ボタンを押すと広告が表示されます。
x
全て | 報徳記&二宮翁夜話 | 二宮尊徳先生故地&観音巡礼 | イマジン | ネイチャー | マザー・テレサとマハトマ・ガンジーの世界 | 宮澤賢治の世界 | 五日市剛・今野華都子さんの世界 | 和歌・俳句&道歌選 | パワーか、フォースか | 木谷ポルソッタ倶楽部ほか | 尊徳先生の世界 | 鈴木藤三郎 | 井口丑二 | クロムウェル カーライル著&天路歴程 | 広井勇&八田與一 | イギリス史、ニューイングランド史 | 遠州の報徳運動 | 日本社会の病巣 | 世界人類に真正の文明の実現せんことを | 三國隆志先生の世界 | 満州棄民・シベリア抑留 | 技師鳥居信平著述集 | 資料で読む 技師鳥居信平著述集  | 徳島県技師鳥居信平 | ドラッカー | 結跏趺坐 | 鎌倉殿の13人 | ウクライナ | 徳川家康
2015年11月14日
XML
カテゴリ:鈴木藤三郎
渡海來台的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社長鈴木藤三郎

文/高雄市仕隆國小教師 陳志鵬

鈴木藤三郎在日本被譽為「日本製糖業之父」、「發明王」與「專利王」,為日本產業革命中,重要的領導者之一。作為報徳社徒的藤三郎,一生奉行二宮尊徳的思想,致力於產業革命,目標在増進國力,造福國家社會,1912年逝世前,在製糖、製鹽、醬油釀造、乾燥機與水產等領域,共留下159件發明與專利。

鈴木藤三郎於1855年11月18日在靜岡縣周智郡森町出生,父親從事舊衣業,藤三郎在3歲時由菓子商鈴木家收養,養父認為繼承菓子業,毋需深厚學問,因此藤三郎在民間學堂「寺小屋」就學結束後,便投入家業,不過,藤三郎對於菓子業的未來並不看好,當時,京都宇治與靜岡在日本的茶業市場上分庭抗禮,在地出入的富商,以從事茶業為主,藤三郎不顧反對,投入茶業買賣,初期以脫離貧窮為目標。


報徳思想與菓子業的實踐

藤三郎21歲回娘家拜年,隨手翻閱《天命十箇條》,對二宮尊徳的報徳思想著迷,開始出入地方的「報徳社」,覺悟人類尊卑的區別在於誠心而非職業,因而放棄售茶,回歸菓子業。

藤三郎將二宮尊徳的報徳訓示「誠心、勤勞、分度、推讓」4網領,實踐在自己家業中。「誠心」即正直的心。「勤勞」即披星帶月、早起晚眠勤奮的工作。「分度」即依自己的財力範圍內節約消費。「推讓」即將剩餘的錢,不花在享樂,而是投入來年的營業費中。

藤三郎依報徳訓示規畫菓子家業的5年計畫,從1876年元旦開始實施,5年後的營業額成長為原來的10倍,資本額為5倍。這些實踐成果,受到當時二宮尊徳的高徒岡田良一郎的賞識,被認為是實踐報徳訓示的最佳典範,而這些體驗,成為後來他在工業、殖民地農業和內地農業的成就基礎。


冰糖業與製糖業

藤三郎花了近10多年的工夫,發明冰糖的製法與量產。為了尋求冰糖的製法,1876年起東奔西走,當時僅知日本有東京與大阪兩家知道製法,卻極為機密。藤三郎曾以獸骨進行脫色漂白實驗,一度被警察禁止,只好離家另尋場所,歷經7年實驗失敗,終於在1883年5月27日研究冰糖成功。藤三郎籌資並於1884年在故鄉森町建設冰糖工場,隔年増建第2工場,並將所得投入他在東京的「精製糖業」。

藤三郎將冰糖製造的經驗,轉移到砂糖的精製。1890年1月與職工北上至北海道參觀紋別製糖所,6月在東京建設試驗性的精製糖工場,同時設立鈴木鐵工部,改良製糖機械,直到1893年冰糖與精製糖的精熟,生產方告穩定,可是好景不常,1894年一場大火將冰糖工場與製糖工場燒毀,但仍從悲痛中走出,爭取銀行家的援資,以3個月驚人的速度災後重建,重啟生產線。





日本精製糖的創立

1895年甲午戰爭(1894年7月至1895年3月)日本國勝利,不但獲得巨額賠償金,臺灣亦納為日本領域,「戰後經營」的聲浪振奮日本業界。同年底,藤三郎等人在東京發起設立「日本精製糖株式會社」,成為專任取締役及技師長,並將自己的冰糖與精糖兩工場讓渡,抵銷長年債務。

藤三郎面對這一座歷史性、高額投資的大型製糖工場不敢大意,向會社提出隻身前往海外見習製糖、購入機械與視察蔗糖原料產地的計畫。1896年5月,藤三郎進行為期299天的歐美考察旅行,開拓了視野,並寫下《美歐旅行日記》。

1899年當時與伊藤博文並列為日本國內的第二大指導者井上侯,至東京進行工場的經營調查,藤三郎因獲賞識而譽為當代工業界的三傑之一。當時中日甲午戰爭剛結束,又將面臨日俄戰爭,財務吃緊,此時進口砂糖高居輸入額的第2位,若能借重藤三郎之力,配合新殖民地「臺灣」生產製糖,不但能自給自足,還能外銷中國。


臺灣製糖的創立

藤三郎轉戰新殖民地的計畫,因官方的支持,付諸實現相當的快。1900年5月,藤三郎等人抵臺勘選工場建地,考量糖蔗生長氣候、供應糖蔗的腹地與未來可能面臨農民無法供應糖蔗的狀況,藤三郎主張不應只是設工場,臺糖應自購耕地、改良蔗種品質與施肥,並加大2至3倍腹地以便輪耕,與他方論戰下堅持選址在今高雄橋頭。

1900年底,藤三郎起草「兩得農業法」草案,以會社的1200甲土地為基準,採3年輪作,以3分之1作蔗田、3分之2田地交由農民自耕,並提出農民獎勵原則,讓勞資雙方獲利雙贏,受到很高的評價。

1900年臺灣製糖會社創立後,藤三郎就任第1代社長,隔年(1901)同時就任日本精製糖會社社長,成為日本與臺灣糖業的兩地龍頭,加上1903年當選眾議院議員,藤三郎的事業與聲望,如日中天。



藤三郎的觀音信仰

1902年初臺灣製糖雖正式開工,機械運轉仍狀況百出,當時環境衛生差,從日本遠渡來台的員工不敵風土病,加上土匪曾來襲、心悸猶存,於是藤三郎將鈴木鐵工部所打造的1式4座銅製觀音像,1座於8月設在臺灣高雄橋仔頭工場內,1座於1906年放在故鄉森町庵山山麓,另2座雖有文載,如今已下落不明。

藤三郎個人對觀音信仰十分虔誠,藤三郎在臨終前曾指出觀音在庭院樹上示現,並讓孩子為他誦讀《觀音經》。高雄橋頭的黒銅聖觀音,香火不斷,至今已成為鈴木藤三郎的故鄉人、二宮尊徳會,與高雄橋頭交流的橋梁。



藤三郎對報徳思想的推廣

藤三郎的一生,不斷實踐報徳的「推讓」訓示,將獲利所得,投入生產和社會事業。日俄戰爭後隔年(1906)藤三郎與福川泉吾在故鄉森町設立周智農林學校。1905年藤三郎出席二宮尊徳逝世後50週年紀念日,有感二宮尊徳的思想應該推廣,因此自費7千円(今約2億円),花了3年的光陰,雇用20名書生,手抄尊徳的遺書9014卷,合訂成2500冊,製成《報徳文庫》,於 1908年放入日光的報徳二宮神社的石造文庫中。



藤三郎的其他產業

藤三郎一生從未戀棧個人獲利,因應國家需求、挑戰不同領域的發明與事業,研發大型生產線、改良產業機械、開拓工業新世紀,可惜晚年卻在不遇的時代中度過。1905年辭去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社長後,轉戰其他產業,設置鈴木製鹽所。1907年因戰爭需求的機緣,建立日本醬油釀造株式會社,可惜1909年藤三郎因醬油糖精事件面臨破產,雖仍再度站起,於1911年設立鈴木水產工場,可惜兩年後(1913)卻因胃癌去世,享年58歲。



台日兩地關係的再建

村松達雄(2011)認為,日本的產業革命,是發自日本本土而非普遍所認知的歐美,因先人們的努力而成功,而鈴木藤三郎是代表者之一。2011年日本震災從臺灣來的義援金,發自許多臺灣人溫暖的內心,也是先人們跨國的努力,經過長年所築起的兩地友好關係的結果。

來自鈴木藤三郎的故鄉人與「二宮尊徳會」會員,除了整理出版藤三郎的相關資料,從2001年6月開始,渡海來臺尋找藤三郎在海外實踐二宮尊徳報徳思想的事蹟,希望再建臺日兩地的緊密交流關係,更期待「報徳產業」的精神能夠在海外發揚。






お気に入りの記事を「いいね!」で応援しよう

最終更新日  2015年11月14日 15時23分59秒



© Rakuten Group, Inc.